上海博友科教仪器设备有限公司-医学模型,心肺复苏模拟人

新闻资讯

产品中心

公司动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公司公告
公司公告

AED急救术发展史

AED急救术用于临床迄今已有227年的历史。
人们较早就认识,是当电流通过身体(如意外触电或遭雷击)时可引起心室颤动,成为顷刻死亡的主要原因。然而另一方面,用高能脉冲电流直击心脏,却可消除室颤,使其恢复正常的窦性心律。除颤AED的历史可追溯到220年前,即在1788年,英国医生Kite在英格兰皇家援救溺水协会年鉴发表了一篇题为《关于电击下死亡的复苏》的论文。文中讲述了医生用电击胸部的方法,将一名3岁的坠楼女孩抢救成功。其应用的电击设备,包括一个贮能的电容器、一个充电调钮和两个放置胸部的电极,已基本具备了现代除颤器要素。但不知何故,这一最重要的救命术竟被人遗忘了一个半世纪。直至1947年,Beck等首次在临床上对一名开胸后的14岁男孩,用交流电电击其心脏而使室颤终止。1952年,Zoll用交流电装置胸外除颤成功,并随后研发了体外交流电除颤器。1963年,Lown等证明直流电除颤产热少,对机体损伤小,比交流电更为安全有效,并研制出R波触发同步放电复律器,因使用方便,疗效显著,副作用少,很快推广开,成为抢救心脏骤停和治疗恶性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最有效手段,这也是急救医学史上一个划时代的进步。
由于心脏猝死者90%发生在医院外,医院虽有先进设施,无奈远水救不了近火。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就有了埋藏式体内心脏复律除颤器(ICD)的问世。其研制与使用的先驱者是Mirowski博士。Mirowski博士的一位良师益友因室性心律失常在住院治疗期间突然病故,他在悲痛之余,遂设想能否研制出可埋藏于人体内的自动电击除颤装置来挽救突发室速、室颤的病人。经过不懈努力,他于1977年首先在狗身上成功地埋藏了自制的ICD后,于1980年在一位有过2次心脏骤停的室速和室颤反复发作的患者体内置入人类第一台ICD。后经多方面改进,CPI公司生产的ICD于1985年获得美国FDA的正式批准,翌年开始批量生产。到2000年,全美国大约有20多万SCD高危患者体内安装了ICD。
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ICD由初期需开胸植入,改进为体积小,具有起搏、复律、除颤等多项功能,可像起搏器一样直接埋植于胸前皮下囊袋中的第3代ICD。
然而,急救医学专家学者们意识到,电除颤救命术必须走出医院,进入社会公共场所,才能发挥其应有的效益。于是体外自动除颤器(AED)很快问世,将其安置于各种公共场所,便于公众立即实施电除颤,这在院外心脏骤停生存链中起着极重要的作用。故近年在发达国家和地区,AED已“四处为家”,并被一些学者当成评判一个城市或地区文明程度的指标之一。

中国国内对公共场所的AED配置还远远落后于国外,希望医疗机构和国内政府部门加强对公共场所AED的配置。让急救不在落后,让遗憾尽量避免!

分享到: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15/07/04  【打印此页】  【关闭
上一篇:复苏术的起源  下一篇:孕产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