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35岁的女乘客梁娅在深圳地铁站出口台阶晕倒,经地铁站工作人员发现拨打急救热线并报警,但当救护人员抵达时已过去49分钟,该名乘客不幸身亡。这一事件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争议。
工作人员无急救引争议
据地铁的监控录像,当日10时29分梁娅在地铁出口倒地,随后有乘客通知地铁工作人员。10时30分,地铁方面报警110。10时35分,地铁两名工作人员赶到,之后一直守候在一边,没有采取急救措施。梁娅当时能动,但是无法发出声音。10时46分,地铁方面拨打120急救电话。11时18分,救护车到场。
事件中,深圳地铁工作人员采取的措施引发了不少争议。一些网友认为,梁娅倒在地铁口没得到及时救援,导致耽误了宝贵的抢救时间。甚至有媒体批评,在这近50分钟内,没有人扶起这名乘客。网友“侃大山”说道:“如果地铁工作人员或者路人懂专业急救知识,如果工作人员报警时也拨打120,如果救护车能早点到,或许梁娅就不会失去她宝贵的生命。”
也有网友指出,急救需要判断被抢救人情况后采取相应措施,如果没有专业知识背景和培训技能而擅自急救,可能危害其生命安全,因此深圳地铁工作人员和普通路人不敢贸然采取急救,而是寻求专业人士帮助的做法并无不当。
网友“呆子啦啦啦”说道:“这种摔倒不能随意动的。我的一位长辈就是头部着地晕倒,我们打120时工作人员明确地说在急救车来之前尽量不能移动,除非有窒息风险。”
网友“正南齐白”认为应理性看待并反思这一事件:“经验丰富的外科医生曾经告诉我,胸外按压不当会造成被抢救者肋骨折断,现场的人不动她是正确。不顾事实的一味煽情,除了引发对立,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梁娅的悲剧也引发了社会关于急救知识普及的普遍反思。更多网友认为,这次事件反映了社会公众对于急救知识和技能缺失的重视,应通过事件去追溯程序和操作存在的问题从而改进,避免下次悲剧发生。网友“花非花8181”说:“我们的社会,连这种基本的急救教育还没有,怎么能在突发情况下自救和救人呢?学校、机关、公司等单位应该都予以重视,普及急救、消防的教育。”
福州:公共场所基本配有急救药箱
梁娅事件也引发了人们对于公共场所急救设施的关注。就此,记者走访了福州火车北站、汽车北站等公共场所,了解到这些公共场所均备有急救药箱,且工作人员均曾参与基本的急救知识培训。
据火车北站旅客服务台工作人员介绍,站内设有两个服务台,共9名工作人员全天轮流值班,且均有急救培训证。服务台及每列车组上也备有急救药箱,为旅客提供针对外伤、晕车、呕吐等症状的药品以及轮椅等。
在汽车北站,也设有救护车专用通道和类似急救措施。该站保卫科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旅客服务组共有6名工作人员,另有2名现场值班员。如发现旅客不适或晕倒,会立即拨打120并报警,派专人引导救护车入站。记者也从闽运公交公司了解到,该公司共600多名司机每年均参与急救培训。
专家:呼吁重视急救培训
“在美国超过50%的市民接受过急救知识培训,而在中国内地参与培训人数还不到总人口的1.5%。”省红十字现场救护培训中心外联部主任、我省资深现场急救培训师郑明华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目前国内民众的急救意识还较薄弱,公众自主接受急救知识培训的比例远低于其他国家,2013年省红十字会培训的持证急救员仅1.5万多人。虽经常举办公益性讲座普及急救知识,但大众对于急救常识还是知之甚少,甚至在网络及报刊上都流传许多不正确甚至错误的急救方法。
“许多人存在侥幸心理,认为意外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而忽视了学习急救知识的重要性,导致市民参与的积极性不高。”郑明华说,“救命的黄金时间是发生意外的4到6分钟,如果在这期间能得到及时有效急救,其存活的希望会大大增加。在美国,猝死抢救存活率可达到50%左右,而中国却不到1%。如果大家都重视急救并参与培训,不仅能自救,相信将有更多人可以得到及时救助而保住生命。”
他也提醒说,市民要想更好地掌握急救培训知识,最好还是要进行专业的培训,“急救是一门技能,除了理论学习,还需要经过专业的器材如一些模具配合练习,在老师的指导下才能真正掌握”。
该产品功能进行全面升级,采用全液晶屏显示。突出CPR训练操作的辅助功能,以及可自行设定各项数值。更加符合临床和教学练习CPR操作要求。
执行标准:美国心脏学会(AHA)2010国际心肺复苏(CPR)&心血管急救(ECC)指南标准
功能特点:
■ 采用8英寸彩屏显示:模拟心脏搏动显示、模拟心电图显示、钜形图表数据统计、CPR操作动画显示,使用说明中文文字显示。
■ 模拟人解剖特征明显,手感真实,肤色统一,形态逼真,外形美观。
■ 模拟生命体征:
• 初始状态时,模拟人瞳孔散大,颈动脉无搏动。
• 按压过程中,模拟人颈动脉被动搏动,搏动频率与按压频率一致。
• 抢救成功后,模拟人瞳孔恢复正常,颈动脉自主搏动。
• 瞳孔缩放和颈动脉搏动由开关可开启和关闭。
■ 可进行人工呼吸和心外按压。可进行标准气道开放,气道指示灯变亮。
■ 三种操作方式:可进行CPR训练、模式考核和实战考核。
• 方式一:CPR训练,可进行按压和吹气训练。
• 方式二:模式考核,在设定的时间内,根据2010国际心肺复苏标准,正确按压和吹气数30:2的比例,完成5个循环操作。
• 方式三:实战考核,老师可自行设定操作时间范围、操作标准、循环次数、操作频率、按压和吹气的比例。
控制器显示屏功能:
■ 电子监测:电子指示灯显示监测气道开放和按压部位。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的正确次数计数和错误次数计数。
■ 语音提示:训练和考核中全程中文语音提示,可开启和关闭语音,调节音量。
■ 文字提示:训练和考核中全程中文文字提示。
■ 条形码显示吹气量:正确的吹气量为500~600ml-1000ml:
• 吹气量过少时,条形码为黄色。
• 吹气量合适时,条形码为绿色。
• 吹气量过大时,条形码为红色。
• 吹入的潮气量过快或超大,造成气体进入胃部指示灯显示;数码计数显示;错误语言提示;
■ 条形码显示按压深度,正确的按压深度5-6cm:
• 按压深度过少时,条形码为黄色。
• 按压深度合适时,条形码为绿色。
• 按压深度过大时,条形码为红色。
■ 可自行设定操作时间,以秒为单位。
■ 操作频率:2010标准为至少100次/分,也可自行设定数值。
■ 电源状态:采用220V电源,经过稳压器稳压后输出电源12V。(可选加装锂电池,适用于无外接电源的情况下直接使用。)
打印机功能:
■ 操作结束后打印操作过程。
■ 成绩单内容涵盖操作方式、意识判断、急救呼吸、脉搏检查、检查呼吸、清除异物、操作频率、按压与吹气比例、循环次数、每个循环操作中按压和吹气的次数、按压正确/错误次数、按压错误的原因和次数、吹气正确/错误的原因和次数、吹气错误的原因、设定时间、操作时间和考核评定。
材料特点:
■ 面皮肤、颈皮肤、胸皮肤、头发,采用进口热塑弹性体混合胶材料,由不锈钢模具、经注塑机高温注压而成,具有解剖标志准确、手感真实、肤色统一、形态逼真、外形美观、经久耐用、消毒清洗不变形,拆装更换方便等特点,其材料达到国外同等水平。
标准套配置:
■ 高级复苏全身人体模型一具;
■ 高级显示控制器一台;
■ 豪华手拉推式人体硬塑箱一只;
■ 复苏操作垫一条;
■ 电源适配器一根;
■ 数据线一根;
■ 屏障面膜(50张/盒)一盒 ;
■ 可换肺囊装置四套;
■ 可换面皮一只;
■ 热敏打印纸二卷;
■ 2010国际最新操作指南光盘1盘;
■ 急救手册 1 本;
■ 使用说明书一本;
■ 保修卡、合格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