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博友科教仪器设备有限公司-医学模型,心肺复苏模拟人

新闻资讯

产品中心

公司动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公司动态
公司动态

心肺复苏知识全讲解:关键时刻拯救生命

  image.png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或许都曾听闻或目睹过一些令人痛心的突发状况:有人在街头突然晕倒,生命体征急剧消失;有人在运动场上意外摔倒,陷入昏迷。这些时刻,每一秒都显得无比珍贵,而心肺复苏 ( CPR)这项关键的急救技能,就如同黑暗中的一道曙光,能在关键时刻为生命争取宝贵的时间。




心肺复苏是什么

心肺复苏,是对心跳呼吸骤停的人采取的一种急救措施,通过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帮助恢复心跳和呼吸,维持身体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它不仅是医疗领域的重要急救手段,更是普通人在紧急情况下 能够拯救生命的关键技能。

心肺复苏的重要性

据统计,我国每年心源性猝死人数高达 55 万,平均每天约有 1500 人因心脏骤停离世。而在这些悲剧中,大部分发生在医院外,如家庭、公共场所等。在心脏骤停发生后的 4 - 6 分钟内,是抢救的黄金时间,医学上称为 “黄金四分钟”。这短短几分钟,是大脑和其他重要器官维持基本功能的关键时期。如果在这期间得不到有效的心肺复苏,大脑将因缺氧而遭受不可逆的损伤,随后导致生命无法挽回。
但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我国心肺复苏的普及率极低,仅有不到 1% 的人掌握这一技能。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一些发达国家,心肺复苏的普及率高达 60% 以上。这一巨大的差距意味着,在我国,当 心脏骤停事件发生时,大多数患者无法在第一时间得到有效的急救。因此,普及心肺复苏知识,提高公众的急救能力,已刻不容缓。

心肺复苏适用场景

心源性猝死:这是最常见的需要心肺复苏的情况,多由心脏疾病引发,如冠心病、心律失常等。患者通常会突然失去意识,呼吸停止,脉搏消失。

溺水:溺水者被救上岸后,可能会因窒息导致心跳呼吸骤停。此时,及时进行心肺复苏至关重要。

触电:触电事故发生后,强大的电流可 能会导致心脏骤停。在确保现场安全的情况下,应立即对触电者进行心肺复苏。

中毒:某些严重的中毒情况,如药物中毒、一氧化碳中毒等,也可能引发心跳呼吸骤停,需要进行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详细操作步骤

判断环境安全:在对患者进行急救前,首先要确保自身和患者处于安全的环境中。例如,若在马路上发现患者,应将其转移至路边安全地带,避免二次伤害。

判断患者意识:轻拍患者双肩,在其双耳边大声呼喊:“喂,你怎么了?” 观察患者有无应答和肢体反应。若患者无任何反应,说明意识丧失。

判断呼吸和脉搏:将耳朵贴近患者口鼻,感受有无气流,同时眼睛看向患者胸部,观察有无起伏,时间约 5 - 10 秒;触摸患者颈动脉,判断有无脉搏,触摸位置在喉结旁两横指处。若患者呼吸和脉搏均消失,应立即呼叫急救人员,并开始心肺复苏。

胸外按压:让患者仰卧在坚实的平面上,施救者跪在患者一侧,两膝分开与肩同宽。将一只手的掌根放在患者两乳头连线中点(胸骨中下 1/3 交界处),另一只手叠放在这只手上,手指交叉相扣,手指翘起不接触患者胸壁。用上半身的力量垂直向下按压,按压深度至少 5 厘米,频率为每分钟 100 - 120 次。按压过程中,要保持手臂伸直,不要弯曲,每次按压后要让胸廓充分回弹,保证血液回流。

开放气道:在进行 30 次胸外按压后,进行开放气道操作。清除患者口中的异物,如呕吐物、假牙等,然后采用仰头抬颌法开放气道。一只手放在患者的前额,用力向后压,使头部后仰;另一只手的食指和中指放在下颌骨下方,向上抬起下颌,使下颌角与耳垂连线和地面垂直。

人工呼吸:开放气道后,进行 2 次人工呼吸。用一只手捏住患者的鼻子,防止漏气,施救者深吸一口气,用自己的嘴完全包住患者的嘴,缓慢吹气,持续约 1 秒,观察患者胸部有无起伏。吹气完毕后,松开捏鼻子的手,让患者胸廓自然回缩,排出气体。重复进行 2 次人工呼吸。

循环操作:按照 30 次胸外按压、2 次人工呼吸的比例,反复进行操作,直到急救人员到达或患者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

心肺复苏操作注意事项

按压位置要准确:按压位置错误可能导致肋骨骨折、内脏损伤等并发症。因此,务必找准两乳头连线中点进行按压。

按压深度和频率要达标:按压深度不足或频率过慢,无法有效推动血液循环;而按压深度过深或频率过快,则可能对患者造成伤害。要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按压。

避免过度通气:人工呼吸时,吹气时间不宜过长,气量不宜过大,以免造成胃胀气。每次吹气以能看到患者胸廓起伏为宜。

持续操作:在进行心肺复苏时,除非现场环境危险或有专业急救人员接替,否则不要轻易停止操作。即使患者出现短暂的恢复迹象,也应继续观察,直到专业人员进行评估。

心肺复苏培训与学习途径

参加专业培训课程:各地的急救中心、医院、红十字会等机构都会定期举办心肺复苏培训课程。这些课程通常由专业的急救人员授课,通过理论讲解、实际操作和模拟演练等方式,让学员系统地掌握心肺复苏技能。参加培训后,还可以获得相关的急救证书,为自己的技能提供权威认证。

在线学习:如今,互联网上有许多优质的心肺复苏教学视频,如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训练中心的官方网站、急救科普平台等。这些视频详细演示了心肺复苏的操作步骤和要点,方便大家随时随地学习。但在线学习无法替代实际操作练习,建议在观看视频后,到专业机构进行实践操作,以确保掌握正确的技能。

社区宣传活动:一些社区会组织急救知识宣传活动,邀请专业人员为居民讲解心肺复苏等急救知识。积极参与这些活动,不仅可以学习到实用的急救技能,还能与身边的人共同提高急救意识。


分享到: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25/02/1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