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输血是输血方法的一种,即将接受手术者的血液或血液成分预先或在术中采集、贮存,再回输给手术者。自体输血较异体输血更安全,可以杜绝经输血传播的疾病,如:病毒性肝炎、梅毒、疟疾、艾滋病等。自体输血避免异体输血可能发生的溶血反应、非溶血性发热反应、输血引起的急性肺损伤、输血引起的心肌损伤、细菌污染、过敏反应、大量输血后凝血病等风险。
国外很多国家都已全面推行自体输血,比如美国、澳大利亚“自体输血”约占全部用血量60%以上。而日本择期手术病人80%至90%,会在术前准备自体血液。目前,我国自体输血量仅占全部用血量1%左右,各医院在择期手术上病人自体输血应用率依旧偏低。
为何我国的自体输血技术使用率低呢?一是很多人不了解自体输血,对自体输血缺乏科学认识,认为抽自己的血不安全。二是自体输血过程较复杂,并不是所有患者都适合自体输血。比如严重贫血者,凝血因子缺乏者,癌症患者,有脓毒血症、菌血症、感染、污染伤口的患者,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贫血、出血及血压偏低者,糖尿病患者,肝、肾、肺功能不全的患者等,不宜自体输血。此外,自体输血也加大了临床医生和麻醉科医生的工作量和复杂难度。如果发生医疗纠纷,医生、医院都面临巨大的压力。
我国国家卫计委要求三级以上医院的手术中,应有相应比例的手术必须采用自体血回输等技术,节约用血。省卫计委在2012年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无偿献血及临床用血管理的通知》,其中就明确,积极开展自身储血和自体输血。对符合自身储血和自体输血的病患者要创造条件,积极开展自身储血和自体输血,以保证输血安全,缓解无偿献血的供需矛盾。同时,将自体输血比例纳入医院等级评审考核指标。每年7月至10月,都是我国血液库相对紧张的时期。普及和推广自体输血,不仅可以有效缓解血源紧张、缓解特殊稀有血型的供血等问题,还能有效避免同种免疫以及输血疾病的传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