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测:观察清晨血压家庭测量最佳
清晨血压管理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
因为在清晨时段:一是血压水平最高;二是血压变异性最大,呈明显的“血压晨峰”现象;二是与心脑血管事件高发密切相关;三是降压药物的血药浓度最低,需要使用长效降压药物,即每日一次服药可以控制24小时血压的药物,有效控制清晨血压,降低患者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
具体细节方面,《清晨血压临床管理中国专家指导建议》提出清晨血压的评估方法有3种:家庭血压测量、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和诊室血压测量。
三者对清晨血压的监测和评估各有优缺点,有机结合使用可以在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更全面地了解清晨血压及24小时血压的控制情况。
三种方法中,家庭血压测量可经常甚至每天进行,因此是观察清晨血压控制情况最方便的方法。
临床研究也证明了这点,一项纳入了462例≥60岁老年患者的前瞻性队列研究表明,家庭血压测量对心脑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优于诊室血压。
价值:晨间血压变化可有效预测并发症
通常情况下,血压呈白天较高、夜间较低的24小时昼夜节律,有时还会在清晨出现较大幅度的血压升高,称为晨峰现象。
血压的这些变化不仅和心血管风险密切相关,还可以显著影响降压获益。
血压变异的概念很大,目前,在众多的血压变异指标中,反映晨间血压变异情况的清晨血压评估具有较为确定的临床应用价值。晨间血压变化可有效预测各种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进一步研究发现,导致心血管风险升高的不是夜间的血压水平,也不是从夜间到晨间血压变化的速度,而是晨间的血压水平。不管是未服药患者清晨血压升高,还是服用降压药物的患者清晨血压未能有效控制,都会增加心血管风险。
清晨血压评估则可通过家庭血压监测长期进行。通常建议在早上起床后(最好1小时内,6点到10点)、服用降压药物前和早餐前、排尿后测量,最好选择相对固定的时间,测量坐位血压。
目前我国指南推荐,长效药物、全剂量或最大剂量以及联合用药策略,可以改善清晨血压的控制水平,无论是单药、双药还是多药治疗,均建议采用全剂量或最大剂量。
关键:改变生活方式配合药物治疗
长期以来,清晨血压在我国一直是血压管理的盲区。
我们倡导晨起后1小时内家庭血压监测,因为这是实现清晨血压有效管理的前提,而改变生活方式,限盐、戒酒、运动配合药物治疗则是控制清晨血压的关键。
吸烟、不当运动和钠盐摄入等生活方式会影响清晨血压的增高幅度。正常情况下,血压在剧烈运动后会有所下降,但是这种现象在清晨运动后会缺失,清晨运动后甚至出现血压上升现象,这提示高危患者晨练较其他时段锻炼增加心血管风险。高钠盐(20~23g/d)膳食不但可以使盐敏感型患者平均血压增加10%,还会增加非盐敏感型的清晨高血压发生率。
改变生活方式包括:限盐,总体钠盐摄入的控制目标是<6g/d,能控制到<5g/d更好;限制酒精摄入,规律饮酒的患者清晨血压对降压药物治疗反应差,摄入酒精≤20~30 ml/d(男性)、≤10~20 ml/d(女性);早晨6点到10点应尽量避免剧烈的体力活动。
清晨血压治疗四原则 使用半衰期24小时及以上、真正长效每日1次服药能控制24小时血压的药物;使用安全可长期坚持使用并能控制24小时血压的药物;单纯清晨高血压患者可调整服药时间;使用心脑获益临床试验证据充分并可真正降低长期心脑血管事件的药物。
加入一个自我管理小组 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可以社区居委会为单位组织或患者自发组织自我管理小组。这种方式对提高高血压管理效果很有好处,患者们可一起交流经验,学习防治知识、自测血压、调理饮食、如何保持心情愉快等保健知识